近日,天津鑫鑫食品厂因在广告中宣传其糕点产品可以“治疗癌瘤”,同时声称其制作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罚。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对食品广告合规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广泛关注。
糕点作为传统食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鑫鑫食品厂本可凭借其独特工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选择了一条违规的宣传路径。其在广告中宣称糕点具有“治疗癌瘤”的功效,这明显违反了《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更不得虚假夸大其作用。癌瘤作为严重疾病,其治疗需依靠科学医疗手段,任何未经临床验证的食品宣称都属误导消费者,可能延误患者治疗时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天津拥有众多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等,这些技艺若符合条件,可通过正规渠道申请非遗认证。鑫鑫食品厂在未获得官方非遗认定的情况下,擅自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义进行宣传,不仅损害了非遗的公信力,也扭曲了文化传承的本意。非遗的核心在于保护传统技艺的真实性与历史价值,而非作为商业炒作的工具。
市场监管部门对鑫鑫食品厂的处罚,体现了对违法广告的零容忍态度。该厂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广告真实性原则,还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风险。根据处罚结果,食品厂被责令立即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相应罚款,以儆效尤。此案例也为其他企业敲响警钟: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坚守法律底线,避免以虚假宣传博取短期利益。
从消费者角度看,此事件提醒大家需增强辨识能力。面对“治疗癌瘤”等夸大宣传,应保持理性,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医疗信息。同时,支持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但需确认其认证真实性。
糕点作为美食与文化的载体,其价值在于传承与创新,而非不实的功能宣称。天津鑫鑫食品厂的案例警示我们,商业宣传需合法合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应回归本真。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